能源互聯網到底要改變什么?
想象空間大,能源互聯網不用急于下定義
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能源互聯網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那么,我們首先來說說,什么是能源互聯網。顧名思義,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的核心就是能源加上互聯網。簡單來說,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的智能電網就算是能源互聯網中的一個典型應用。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炙手可熱,但在國家層面的規劃還沒有公布之前,能源互聯網仍面臨“身份的模糊”,理解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比如,有人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信息流與能源流的深度、智能融合。而申萬宏源《能源互聯網白皮書》則表述,能源互聯網的本質在于強調“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有著充分想象空間的大平臺,當前并不應該急于下定義,定框框。
韓曉平:能源互聯網到底是互聯什么?到目前為止,專家們還是眾說紛紜。(能源互聯網)到底是能源信息的互聯,還是能源數據的互聯,還是能源金融的互聯,還是能源本身的互聯,這四種維度的任何一種都可以稱為能源互聯網。所以到今天為止,能源互聯網不要去給它一個定式,我們要讓它發展,讓它創造,大家都可以在這個新的平臺中,根據自己對能源的認識,創造出一些新的模式。
能源互聯網已經啟動,當下的重點打好基礎
盡管對于能源互聯網的爭論和探討還在繼續,但在“互聯網+”的大潮下,能源行業已經開始追逐這輛已經啟動的互聯網列車。一些電力企業已經在一些核心的基礎建設上主動擁抱能源互聯網。一家國有電力企業負責人介紹,現在他們已將一些傳統變電站變成了智能變電站。
國有電力企業負責人:比如說,原來需要60分鐘的操作,我們現在10分鐘就可以完成。
很多變電站減少能耗10%,節約了60%的控制電纜。
業界認為,能源互聯網作為一次能源技術革命,互聯共享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經濟產業布局和能源生產消費模式,互聯網基因高度開放的特性,也會推動我國能源行業的變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認為,能源互聯網的愿景很好,但面對我國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以及能源結構調整改革的關鍵時期,當下的重點是要解決好基礎問題。
史丹:現在(能源互聯網)在一些領域已經有一些雛形了,比如說一些基本的調度方面?,F在主要還是要加強基礎設施,軟件硬件都需要加強,還有軟件供應商,硬件開發商,以及整個程序的生產商和用戶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協調好。
前景誘人,互聯網化的能源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能源互聯網理念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大規模推廣,而對于我國來說,這片藍海才剛剛開始被發現。不過,一些地方政府及重要的能源企業也正拿出自己對能源互聯網的支持政策。就在兩個星期前,四川省電力公司與騰訊簽訂“互聯網+電網”項目合作協議。此外,上海、江蘇、北京等地在落實“互聯網+”戰略時,都突出將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等與互聯網結合的發展方向。韓曉平指出,很多我們目前的難題都可以通過能源互聯網,通過大數據來解決,比如艱難推進的電動車充電。
韓曉平:能源互聯網會對傳統的能源系統形成顛覆。以后我們(電動汽車)充電可能不用到充電站充電,首先,專門建個(電動汽車)充電站是很麻煩的,另外我們開(電動汽車)到充電站,還消耗很多能源,還造成交通擁堵,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家里的地下室充電,為什么不能在小區充電,如果說,以后通過能源互聯網和整個的能源系統結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就近充電。
其實在和百姓關系密切的一些更廣泛的層面,能源互聯網的大局已經鋪開。比如,智能電網、家庭智能分布式電站、智能家電等等名詞其實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已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
國家電網信息通信公司負責人:將來居民可以選擇電價,選擇用電時間,實現節能,
還能帶動家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未來的能源互聯網將如何影響我們,也許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帶來的便利僅僅是開始?;ヂ摼W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全體用戶的互動和廣泛參與,韓曉平認為,對于能源互聯網來說同樣如此,美好前景可以有無窮的想象,而關鍵在于要激發老百姓的創造力和參與熱情。
韓曉平:能源互聯網實際上是互聯網在能源上的延伸,就是說它要利用互聯網思維在能源方面形成新的顛覆。能源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參與,它才能真正的有意義。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屋頂上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而且可以把電賣給鄰居等等,大家可以在互聯網上操作這些事情,所以就和電網之間形成了互動,這種互動的過程中,這樣的一出一賣,也許你用的電就不要錢了。
- 上一篇:公司新版網站發布 2016/6/28
- 下一篇:DesignBase? 6.0 版發布信息 2016/4/9